
1、马士华,男,教授,1956年出生于天津。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。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中心常务副主任、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工商管理系系主任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。长期从事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。其中被SCI、EI及ISTP收录20余篇。
2、工商管理系秉持“面向市场,服务企业”的理念,致力于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。教师队伍包括26名专任教师,其中研究生学历的占60%,具备“双师型”能力的教师超过11名。与物流专业相关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理事单位合作紧密,马士华教授担任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,确保了教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。
3、马士华、齐二石、肖绪文等。什么是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主要研究管理学、运筹学、经济学、现代工业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以提高劳动生产率、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标,多在工业、制造业进行生产过程和系统的规划、设计、运行、控制、优化以及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生产成本的控制等。
4、陈志祥,管理学博士(200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,导师陈荣秋教授,马士华教授)。主要研究领域生产系统决策与优化技术、JIT生产方式、供应链集成与运作、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。
1、课程代码:07043课程名称:供应链管理本大纲指定教材为:《供应链管理》,马士华编著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4年第2版。
2、选考课101至112须选考不少于25学分。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序列的专科毕业生申办毕业。
3、学历层次和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分为专科和独立本科段。 凡取得本专业(专科)考试计划规定的15门课程的合格成绩,累计达到70学分,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,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证书。
4、重要程度和准考证不相上下,一定一定要保管好,最好放在包包内层。若考生在考试前遗失了身份证,可以到公安机关办理临时身份证参加考试。
1、马士华长期致力于生产运作和供应链、物流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,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,为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供应链与物流咨询服务。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“生产与运作管理”,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“物流管理核心课程群”,以及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。
2、林勇,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系副教授,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助理,现任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商学院系统科学与战略系Senior Lecturer。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,2001年赴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系研修半年。
3、唐纳德 J.鲍尔索克斯(Donald J.Bowersox)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约翰H。麦克康奈尔学院的教授,同时他还担任过该校商学院的院长。鲍尔索克斯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后,一直在行业内从事研究。他撰写了大量文章,常发表于《哈佛商业评论》、《市场营销》、《商业物流通讯》和《供应链管理研究》等著名期刊上。
供应链管理柔性,简单理解即快速而经济地应对环境变化及不确定性。它主要包括缓冲、适应和创新三种能力:缓冲能力,是供应链抵抗环境变化的一种功能,代表了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,灵活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。这种能力有助于供应链在不确定环境下保持平衡。
组织柔性则是指一种灵活的、高度适应性组织形式,能弥补传统组织的不足。供应链的柔性组织是一种动态、扁平化、网络化的结构,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,具有比传统企业更灵活、适应性强的特点,是供应链柔性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,也是其他柔性要素的基础和组织保障。
柔性供应链,是一种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,具有高适应性和协同性的供应链模式。其关键特点包括:灵活调整生产计划、高效库存管理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、以及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。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供应链各环节间的协同合作,它能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反应速度。
在供应链管理中,柔性成为关键概念。它涉及供应链内部合作伙伴之间资源共享、核心能力有机集成,以满足市场需求,实现资源快速优化配置。资源柔性在不确定环境下,以较低成本迅速调度资源,增强供应链竞争力。良好伙伴关系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快速灵活配置资源,这是资源柔性的重要体现。